
中国哲学再创造
更新时间:2019-01-04 01:25:06
书籍简介
成中英先生,国际知名华裔哲学家、第三代新儒家代表,长期致力于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哲学探索,融汇中西哲学创立本体诠释学,在世界范围内推动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于海内外产生巨大影响。2015年,成中英先生喜迎八秩华诞。海内外学术界同道云集于上海的首届《中国哲学再创造》论坛,回顾中国哲学在当代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展望未来,为成中英先生庆生贺寿。本论文集由从论坛的优秀稿件中遴选出的具有代表性观点的作品汇编而成,突出了“再创造”、“传统与当代”、“本体诠释学”、“政治与管理”、“宗教”和“美学”六大相关论题,全面展示出了当代学界对中国哲学的反思、期待和再创造再发展的坚定信念。成中英先生本人还亲自为文集作一佳序,对“再创造”的定位与向度进行了精彩阐释。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最新上架
- 会员《唐代中国的国家与学者》是麦大维先生积25年之力撰成的唐代儒学研究的代表作,将唐代儒学的演变与学者群体及学术机构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对学校与祭孔、经学、国家礼制、史学、文章观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每一领域独立成章,按照高祖及太宗朝、650-755年、安史乱后三个时段,依序梳理学术环境、学术活动和学术观点发生的变化,总结各领域及其子领域的学术发展轨迹,分析中央政府学术主导地位的渐趋弱化,以及学术与文学哲学42.7万字
- 会员西南联大多元自由的学术、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了成长和发挥的巨大空间;西南联大开创的中国通识教育系统,创造了教育神话,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西南联大哲学通识课》按历史顺序共分7个部分:胡适先生讲“哲学概说”“诸子哲学”,冯友兰先生讲“汉代儒学”,汤用彤先生讲“魏晋玄学”和“隋唐佛学”,冯友兰先生讲“宋明理学”和“清代经学”。三位大师各呈所长,互文成趣,多层次启发读者,构成一部完整的中国哲学史哲学20万字
- 会员儒学始终影响着中国古代散文的嬗变。远古神话传说,已含儒家仁爱精神。“六经”是儒学形成的思想渊源。春秋战国儒家的历史散文与哲理散文形成我国散文的现实主义传统。汉代文人的散文反映了儒家大一统观念。魏晋南北朝淡化名教观,骈文追求审美愉悦。隋唐五代,儒学复兴引起古文运动的兴起。宋元明理学促成古文的正宗地位,然而后期以复古相号召,实属拟古倾向。清前期,散文经世致用的特点,开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变革的先声。哲学82.7万字